空杯之心海纳百川空杯之心海纳百川
《中庸》有云:“威仪三百,礼仪三千”。智慧文化庄严恭敬,炼心修行,处处通达。近一段时间学习了静心文化,了解到静心文化中礼仪的动作规范与涵义。可是在学习之前,接触智慧文化十多年的我颇有点不以为然。这些礼仪我每天都在做,还要学吗?内心有抵触。
都说心是一面镜子,可是如何让镜子通透闪亮,却是需要不停地拂拭心灰,沉淀智慧。我们在哪里用心,如何用心?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想什么,做什么,就是什么。”静心文化中的礼仪对应了何种心行都要有觉察和改变。每个环节,都要用心去对待。如果只是有口无心、无感地读一读,当作形式做一做,那么几十年如一日的俗心并不能升华。
我反省自己每天听《慈经》,有没有用心去体会每一句话,将此当作发自内心的想法?我每天践行的静心礼仪,有没有以恭敬心去体会每个动作的涵义?我反问自己,生起恭敬心的目的又是什么?这才明白在一条道路上要真正走到这个站点,必须一次次叩问内心,必须有来自内心深处的体悟,而这样的体悟必将转化为智慧指导我的人生。
学习智慧文化,就是从认识三宝到成就三宝品质的过程。我不仅要恭敬佛,更要追随佛陀的足迹,行佛所行,证佛所证,由住持三宝开始,从佛像、佛的色身到佛的品质,层层深入,最终认识与佛陀无二无别的觉性;我不仅要恭敬法,更应感恩佛陀以此揭示有情生命真相,提供断惑证真的方法,使我有了从心着手走向觉醒的目标;我不仅要恭敬僧,更要对“持戒清静、具足正见和有慈悲心”的善知识生起清净无染的信心,真诚、认真、老实地依教奉行。惟有这样,才能在善知识指导下认识本来,找到开启觉性的契入点,最终成就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的三宝品质。
这看似平常的事,却有如此深刻的涵义,我不禁为我的慢心感到深深惭愧。也深深地领悟到,在学习任何知识之前都要持有一颗空杯之心,以最真诚的态度,最恭敬的心去学习,去感受。才有可能走向心灵觉醒的方向。“一条道路、两个层面、四种身份、五处用心、八种禅修”,导师已经为我清清楚楚指明了觉醒之路,我却因为慢心时时走向偏差,究其原因,还是没有建立起真诚、认真、老实的修学态度,又一次被凡夫心钻了空子。学佛之路漫长,与凡夫心斗争屡战屡败。非常幸运,我有了三级修学的法宝,认清了目标,有了解决方法,定能反败为胜,收获满满,走向觉醒。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