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思义《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法师思义。字和甫。湖之武康凌氏。试法华中第一得度。依明智学。随闻随悟。常开帏出十问。师答之悉契旨。明智退居草堂。众送入室。既散师犹侍右。智曰。汝适何见。答曰。见大众拜而退。智曰。吾示汝将来义。当住此山绍隆大教。后后亦来居此室也。师历修四..

随福识是什么意思

【法相辞典】【随福识】p1366法蕴足论十卷八页云:云何造福行已有随福识?谓有一类,于人趣乐,系心希求,彼作是念:愿我当生人趣同分,与诸人众同受快乐。因此希求,造能感人趣身语意妙行。此三妙行,名为福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于人趣;于彼起识。是名造福行已..

净土法门法师:朱镜宙老居士,见鬼而后学佛了

净土法门法师:朱镜宙老居士,见鬼而后学佛了下面说,「又观机往救自在无碍,故以为名(观世音)」。观世音这个名号是从慈悲出来的,观自在的名号是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里面出来的,就是一个是自受用,一个是他受用,帮助众生显示大慈大悲,悲是让他离开苦,慈是让他..

观自在菩萨的十种“自在”

◎ 明 华 《心经》开篇就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观自在菩萨,又称观世音菩萨,民间俗称观音菩萨顾名思义,无论观世音菩萨还是观自在菩萨,都有其特殊之蕴意。那么,观自在菩萨究竟有哪些自在?观自在菩萨是指谁?依照字义来看,观是观察的意思。观是用眼去观..

宣化上人:《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二浅释

宣化上人:《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二浅释(1)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二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今日开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合掌礼佛。当尔之时,阿难及在会诸大众,听闻佛所教诲..

证严法师:三种病痛

证严法师:三种病痛把生死看得太重,则烦恼丛生,身病、心病就会不断出现。佛住世时,在舍卫国有位须达多长者,(须达多长者,夙怜孤独,好行布施,人誉为给孤独长者,皈依佛陀。)他有一位朋友是舍卫国财富数一数二的大长者,但他长年都觉得身体欠安、体弱多病。虽然看..

佛法提倡少欲知足的人生

◎ 济 群 什么是欲欲就是人类的欲望希求,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神上的希求;二是物质上的希求。前者属于心理欲望,后者属于生理欲望。人类的基本欲望可归纳为财、色、名、食、睡五种,生活在欲界的每个人,无不沉溺在对五欲的强烈希求中。财欲:是人类对财富的需求。..

宣化上人: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真实含义

宣化上人: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真实含义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七重栏楯,这是表示戒;七重罗网,这表示定;七重行树,这表示慧。这三种也就是戒、定、慧,也就是表示着七科。什么是七科?七科,就是三..

佛教的四大魅力

◎ 余秋雨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固有门类相比,佛教究竟有哪一些特殊魅力吸引了广大中国人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在学术上很冒险,容易得罪很多传统的文化派别。但我还是想从存在方式上,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佛教的第一特殊魅力,在于对世间人生的集中关注、深入剖析。 其..

修行观心

说到开示,讲来讲去,都是剩语,因为讲不出什么新鲜的东西来。讲出来的都不是禅。禅是靠每个人自己去修行,去体验的。每个人反观自心就会知道,说出来的都不是禅;自己哪怕有那么一点点体会、受用,那一点点受用就是禅。从古到今,禅宗提倡不立文字,不以语言文字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