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 海
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
居住适宜处,往昔有德行,置身于正道,是为最吉祥!
这部经文的构成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特别是经文最初的这两个偈子,我把它归结为吉祥人生的善缘。要有一个吉祥的人生,先从外部讲起。我曾经看到这样的几句话:环境决定我们的习惯,习惯形成我们的性格,性格形成我们的命运。这几个动词可能我说得不准确,我是按我的理解说的。其实环境未必决定习惯,因为我们人还能自主,但这也说明环境对我们的命运、对我们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养成很重要。因此,释迦牟尼佛一点都不空谈,他先从养成、影响我们人生的外部环境条件说起。我们不得不信服佛陀所分析的两个外部条件:第一个是人,第二个是地,修行要财、侣、法、地四个条件,在四个条件里面,这里就占了两个。
关于人,佛陀的建议就是第一个偈子。大家想想,当我们人生刚启程时候,所置身的人际环境是不是相当重要?如果你出生在一个寒门,则是另外一种人生。古代有人生在帝王家,你看崇祯皇帝在自杀以前,将自己的女儿杀了,还感叹你为什么生在我家里!清朝末年隆裕皇后发愿:愿我生生世世不要生在帝王家!从这些案例就能感受到你来到人间的时候,所置身的第一圈的人生环境也就是你的家庭,其次逐渐地扩大,乃至于身边的朋友、同事,这些人际因缘会影响我们。第一个偈子告诉我们,不要跟愚痴人打交道,多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有的同学问:我们讲慈悲,众生平等啊!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境界。如果我们的德行已经养成了,智慧足够了,可以接近愚痴人、改变愚痴人;如果德行不够,智慧不够,善缘不够,你接近愚痴人,会被他改变,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就是为了孟子的教育,让小孩子有更好的人际因缘。
大家在生活中可以体会一下,我们的很多麻烦有时是由朋友带来的。现在政府在反腐,反腐的时候我们都能看到其中有一种规律,发现一个人有问题,会牵涉到很多人。在人际的互相联系之中,总是由此及彼、由彼及此,互相影响的。在我们的人生路上有时候很多好运、好机会是由朋友提供给的。比如你们来柏林寺参加夏令营,可能是朋友、同学介绍才得以到这里来,这都是我们身边的缘。我们老和尚有一句话:要结人缘,结善缘,结法缘,结佛缘,要广结善缘。这是谈人的外部因缘。
各位营员现在正是交朋友的年龄,年轻人走上工作岗位,很长的时间也是交朋友。现在有个词叫人脉,我们身体有血脉、有气脉,然后人和人的联系叫人脉。交朋友,佛陀的教导是这样:
友有四品,不可不知:有友如花,有友如秤,有友如山,有友如地。何谓如花?好时插头,萎时捐之,见富贵附,贫贱则弃,是花友也。何谓如秤?物重头低,物轻则仰,有与则敬,无与则慢,是秤友也。何谓如山?譬如金山,鸟兽集之,毛羽蒙光,贵能荣人,富乐同欢,是山友也。何谓如地?百谷财宝,一切仰之,施给养护,恩厚不薄,是地友也。(《佛说孛经》)
第一种朋友叫花友,第二种朋友叫秤友,第三种朋友叫山友,第四种朋友叫地友。什么叫花友呢?鲜花盛开的时候我们把它插在头上,等它枯萎了,我们就扔掉了。这是比喻有一类朋友,当你富贵的时候,他就亲近你,当你遇到麻烦的时候,他就远离你。大家知道唐朝诗人杜甫到长安去,有一段时间在京城盛传皇上要委他重任,他在长安的寓所门庭若市,天晴时、下雨时有很多人来拜访他。后来重任不能落实,他发现门口天晴时很少有人来,下雨时更没有人来,感慨昔雨来,今雨不来。旧雨新知就是这样来的。秤友呢?物重头低,物轻则仰,有与则敬,无与则慢,是秤友也。这是个比喻,秤是称东西用的,那种秤一提,如果东西重的话,另一头就低了,比喻这类人重视物质利益。山友譬如金山,鸟兽集之,毛羽蒙光,贵能荣人,富乐同欢,是山友也。有一座金山,会有很多鸟兽,因为金的返照,大家都沾光,所以也有这样的朋友。据说有一位大富翁,他荣归故里,带了一卡车钞票,在街上一边走一边撒,他有分享的心态,这个做法就是山友。地友呢?何谓如地?百谷财宝,一切仰之,施给养护,恩厚不薄,是地友也。这样一种朋友像大地一样,他不在乎你是成功还是失败,有钱还是没钱,他总是像地一样的接纳你、承载你,这样的朋友应该珍视。 你对朋友要像地友、像山友,才能感召这样的朋友。我对别人最好是像花友一样,别人对我要像地友一样。这样的话,你找不到地友,你只能找到花友或者秤友。这是佛陀对于我们交朋友的告诫。
第二、关于我们所居住的环境。现在大陆的环境污染很严重,生态压力很大,生物物种急剧减少,土壤、空气、水都被污染。在台湾,我们看不到垃圾,更看不到垃圾堆,他们的垃圾是全民每天在统一的时间解决的。那个社会公益性、组织性、自主性都很强。大陆现在环境压力很大。佛陀告诉我们的真理叫依正不二。依就是指我们的环境,山河大地;正就是指人。我们的山河大地是什么状态,与人的状态有关。这一点释迦牟尼佛这么认为,中国古代的儒家也一直是这么认为:天人合一。所以,在古代,天下有灾害,比如地震,皇上就要下罪己诏,向天下人检讨:是因为我德行不够,导致这样。人类的生活,特别是人的道德生活、精神生活关联着外部的环境。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这叫依正不二。偈子讲居住适宜处,往昔有德行,置身于正道,生活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那是善业积累造成的一种报。你出生在哪一个国度,这是一种报。在你有生之年,生活环境有一种什么变化,那是所有生活在这个环境里的众生共同的业力感召的。佛教关于雾霾、关于环境污染,解释有一点超出你们的想象。你们可能会认为这是人类过去掠夺资源、消耗资源造成的,没错!而这一切的背后是我们大家的贪欲,我们无止境的需求、欲望膨胀造成的。同时佛经里又讲,环境污染与男女关系混乱有关。你们可能说,这怎么能关联上呢?其实什么叫污染啊?你应该在哪里你就在哪里,这不是污染。污染就是你应该在那里而你在这里-应该在水里,结果跑到空气里,这就是污染。你应该在地底下,却跑到水里,这就是污染。东西没有在它应该在的地方就叫污染。因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男人,一个是女人,如果他们的关系混乱,等于阴阳混乱。阴阳混乱,物不居其位,这就是污染!
佛陀的开示并不复杂,善缘是人和地,应该从我们自身做起,大家要懂得结地缘,每到一个地方,特别是你们将来工作后,在一个地方住几年,喝那儿的水,吃那儿的五谷,你应该给那儿的地有些回报:比如种几棵树,要在那个大地上留一点什么,哪怕是很微小的。中国的古人用土地神来表达我们对大地的敬畏心,现在这个传统都丢失了。这是讲吉祥人生的善缘。
摘自《禅》2013年第3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