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佛教盂兰盆会与道教中元节同一天,为了告知教导世人什么
七月十五,这一天最常用的文化称呼为“中元节”,这个是基于道教“三元大帝”的信奉;在佛教被称为“盂兰盆会”、“佛欢喜日”;在民间也称为“鬼节”。那么这些宗教和信仰认定,昭示着这天有哪些历史文化传说,又究竟想告知教导世人什么呢?希望人们别跟风过“鬼节”只是烧纸,应该从文化传承中,了解这种传承的意义。
三元大帝我们先说道教“三元大帝”与“鬼节”的关系:我们知道,所谓三元大帝是指:上元一品赐福天官、中元二品赦罪地官、下元三品解厄水官;而三元大帝对应的诞辰分别是“正月十五上元节(春一月望日)、七月十五(秋一月望日)、十月十五(冬一月望日)”,这三个节日,其实都是祭祀的日期。按四季来说是不是还少了一个春一月望日,这个日期是不是也是祭祀的日子呢?当然是,因为四月十八是东岳泰山大帝的诞辰,自古泰山就是执掌幽冥地府的地方,所以和祭祀是更有关系的(可能有人会说四月十八不是望日,但临近四月十五以重合;比如有些地方七月十四过中元节,十月初一就开始为逝者送寒衣)。
中元节祭祀这样梳理下来,大家是不是明白了,一年四季都是要祭祀的,这是我们自古就有的家国理念,慎终追远的根本。那么中元节本为“赦罪地官”的诞辰,地官掌管地府,这天下界赦罪,便开鬼门放魂魄去人间飨祭,得以赦除亡魂罪孽。目连尊者救母
佛教称为“盂兰盆会”是怎么回事呢,本是取自佛教故事“目连救母”,所谓“盂兰”为梵文,意为救倒悬、解痛苦。这个故事大意说的是目连尊者证得佛法后,望见母亲在地狱受苦挨饿,于是用钵盛食物送给母亲吃,但食物到嘴边就消失不见。目连不解,向佛求教,佛言明其母亲罪恶深重,要靠十万僧众的功德方可,便命目连在七月十五日设盂兰盆,盛放百味食物,供养僧众为其母亲赦罪,最终其母亲得解脱。这个故事传到中国,与自古宣扬的“孝道”宗旨一致,其所提倡的也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盂兰盆会如此说来,中元节祭祀是向人们倡导怀念祖先与家国乡土情怀;盂兰盆会发扬的是“推己及人、乐善好施”得慈悲将吉祥的结果,同时教导世人孝敬、怜爱、报恩。所以“以节为托”,尽量还是跳脱那些鬼怪的角度,更多的好好孝敬双亲,活时受用,剩过逝后的青烟和燃烧的纸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