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要
◎ 普济中宗神龙元年降诏云:朕请安秀二师宫中供养,万机之暇,每究一乘。二师并推让曰:南方有能禅师,密受忍大师衣法,可就彼问。今遣内侍薛简驰诏迎请,愿师慈念,速赴上京。祖上表辞疾,愿终林麓。简曰:京城禅德皆云,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
眼前贪图一时快乐 死后要受万劫苦报
眼前贪图一时快乐 死后要受万劫苦报编者按儿女从小,即为教其常念《感应篇》。此文每日或念三五遍,至少须念一遍。尽此一生念,再看看《直讲》,依之而行,则自可归于正人君子之域矣。--印光大师算尽则死。(直译)寿算减完后就会死去。(白话)有人在这骷髅头上,插花..
美是性空妙有
美是性空妙有◎ 和 悦佛教的缘起说认为,宇宙万物皆是因缘和合而生,缘聚则生,缘散则灭。所以物质世界和人自身都是虚假不实的,地水火风,四大皆空,身体也不是真我,万事万物刹那生灭,变幻莫测,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能永恒存在,也不能独立存在,而是依因缘(条件)而..
悲观消极不是出离心
慈诚罗珠堪布有些人在修轮回痛苦的时候,会出一些问题。我遇到过这种陷入极端的人,他们在没有观修轮回痛苦的时候,对生活、工作、世间法充满了信心,感觉一切都是美好的,但在观修轮回痛苦以后,就万念俱灰,觉得什么都没有意义,做任何事都十分消极,打不起精神,甚至..
学佛人,不要再迷信!
梦参老和尚什么是迷信呢?就是迷惑而信,对自己信仰的对象并不了解,盲目地信奉。比如有些自称是信佛的人,他经常烧香磕头、求神拜佛,甚至到寺院里去吃斋念佛,以为这样就能求得佛菩萨的感应,保佑自己心想事成,这种人就是迷信。佛并不能保佑任何人,佛告诉我们一切都..
“心净”之说
◎ 宽 德《维摩诘经》全名为《维摩诘所说经》,本经以住在印度毗舍离城长者维摩居士示疾为因,佛遣文殊师利菩萨带众人问疾为缘,共同演说不可思议大乘之法,所以本经又名《不可思议解脱》。此经多探讨大乘般若空性思想,如不二法门思想,把离言说而显真如相的般若思想显..
世界眼光 中国话语
◎ 洪修平由魏道儒研究员主编,国内二十余位学者参与撰写的《世界佛教通史》(14卷)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科研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隆重推出。这部耗时8年共800多万字的皇皇巨著,以世界的眼光,用中国的学术话语,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学术成果,并充分运..
本性
◎李炳南 问:佛经中谓,本性乃本来清净,那么我们的本性,又怎会变成污秽不清,究竟因何缘故? 答:本性清净,名曰本觉,但无始而有无明。譬如金质,便是金质,但在矿中而与沙土混合。虽则相混,但金自金,沙土自沙土也,是故金必炼而纯,性必修方净。..
真念佛
◎ 蕅 益【原文】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复起贪瞋痴,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计人我是非,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真能念佛,不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真能念佛,不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试自检点,若身心世界犹未放下,..
人人都要准备好“临终”
嘎玛仁波切导语:生、老、病、死是每个人必经的人生旅程,任何阶段都需要关怀。但面临死亡的恐惧,是任何时刻的恐惧都无法相提并论的。如果希望从容面对死亡,必须现在就要懂得带着慈悲心,去关怀和利益他众,跟随具德上师系统闻思修佛法,只有实修能让内心清净,做好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