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堂集》中的“西来意”

2024-03-17 08:48

方广锠

《祖堂集》是我国现知最早的禅宗语录集,西来意是禅宗的第一等公案。本文拟从《祖堂集》中的西来意,尝试探究其深言微义。

一、最早出处

从《祖堂集》的记载看,西来意这一公案出现得甚早。

《祖堂集》卷三老安国师条载:

坦然禅师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旨?

师曰:何不问自家意旨?问他意旨作什么?

进曰:如何是坦然意旨?

师曰:汝须密作用。

进曰:如何是密作用?

师闭目又开目。坦然禅师便悟。

同卷怀让和尚条也记载此事,称怀让颇为出家多年,未契真理而感慨,时有坦然禅师,睹让嗟叹,乃命云游博问。先知至嵩山安和尚处,坦然问西来意话,坦然便悟,事安和尚。师乃往曹溪而依六祖。(第141页)

上面两条记载偏重于著录禅师们的交接要点,对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交待得不很清楚。《五灯会元》的相关记载则称,坦然、怀让一起到嵩山参见老安,坦然于西来意话有悟,便留侍老安;怀让未有所得,便南下曹溪,依止惠能。

从上述记载可见:

第一、西来意的完整表述应为祖师西来意旨。意为菩提达摩从西天来到东土的宗旨。《祖堂集》中经常把祖师西来意旨简称为祖师西来意、祖师意旨,乃至简称为祖师意、西来意、祖意。有时禅师们为了表达特有的意趣,也称祖师玄旨、西来密旨、祖师西来的意等。

第二、这一公案最早出现在弘忍十大弟子之一,老安(嵩嶽慧安)所在的嵩山,由(常山)坦然向老安提出。坦然,生平不详。老安,即慧安(582~709),荆州支江(湖北)人,俗姓卫。又义称道安、大安。为五祖弘忍十大弟子之一。贞观年中,于黄梅山参谒五祖,遂得心旨。其后在嵩山传法。后代禅宗以六祖惠能为正统,则这一公案,最早由禅宗的旁支提出,在旁支中也甚为盛行。《祖堂集》卷三《鹤林和尚》条: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会即不会,疑即不疑。师却云:不会不疑底,不疑不会底。(第104页)同卷《先径山和尚》条: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汝问不当。曰:如何得当?师曰:待我死,即向汝道。(第104页)鹤林和尚、先径山和尚都是牛头宗门下徒子徒孙。

第三、对于坦然的提问,老安没有正面回答,而要坦然反躬自寻。老安的回答,不答而答,答而未答。对于坦然的步步追问,老安最终采取绝言示意的办法。应该说,禅宗在这一公案上的基本态度,在它最早出现时已经具备。

第四、按照禅宗灯史、语录的记载。这一公案最早提出时,以怀让日后成就最高,名气最大。他培养出弟子马祖,开创临济、沩仰两宗。但在当时的嵩山现场,老安、坦然两人最终竟至主看主的境地,而怀让却始终在一旁糊里糊涂地宾看主。在此我们看到佛教应时应机的魅力,这也正是后代禅宗五家分灯的原因之一。

摘自《世界宗教研究》2007年第1期

更新于:6个月前
评论问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