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两喻漫谈

2024-05-30 09:04

禅 悦

髻珠喻

髻珠喻,又作顶珠喻,髻珠,指转轮圣王发髻中的明珠。髻珠喻出自《法华经》卷五《安乐行品》。经中讲述了强力转轮圣王,想以威猛之力降伏其他小国家。而这些小国家的国王并不顺从他。转轮圣王便起兵前往讨伐。转轮圣王见到有战功的士兵,就根据功劳大小加以赏赐,或者赏赐田宅聚落城邑,或给予衣服严身之具,或者给予各种珍宝,诸如金银、琉璃、车磲、玛瑙、珊瑚、琥珀、象马、车乘、奴婢、人民,只有发髻中的明珠从不赏赐给别人。转轮圣王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的顶上只有这一颗明珠。如果将明珠赏赐他人,他的眷属一定会大惊小怪。但是,转轮圣王后来见到众兵士立下了很大的战功,就毫不吝惜地将自己发髻中的明珠赏赐给了将士们。

如来也是这样,以禅定智慧之力得法,为三界国土之法王,但众魔王却不肯顺伏。如来贤圣诸将便与之共战。如来有功之人心中欢喜,在四众中为说诸经令其心悦,赐予禅定解脱无漏根力诸法之财。又赐予涅槃之城说进入此城即能灭度,引导其心令皆欢喜,但却不为他们说《法华经》。佛陀告诉文殊菩萨,就像转轮圣王见到诸兵中有大功德之人,心中十分欢喜。却将明珠长久放在发髻中,不肯轻易给人,直到最后才将明珠送给将士。如来也是如此,在三界中为大法王,以法教化一切众生,见到贤圣军与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共同战斗有大功勋,灭三毒出三界破魔网。这时如来也大欢喜。这部《法华经》,能令众生得到一切智,一切世间多怨难信,先所未说而今说之。佛陀告诉文殊菩萨,这部《法华经》,是诸如来第一之说,于诸说中最为甚深,末后为众生讲说。就像强力转轮圣王,长久护持明珠,直到最后才赐予将士。这部《法华经》,是诸佛如来秘密之藏,在诸经典中最在其上,长夜守护不妄宣说,直到现在才给你们讲说。本则比喻中,以转轮圣王比喻如来,以髻比喻二乘权教,以珠喻一乘实理。明珠在发髻中,就好像实理隐于权教。髻珠喻比喻如来在法华会上开权显实,授二乘记,称二乘已经出离分段生死,便为欲要出离变易生死的众生宣说此《法华经》,就好像转轮圣王解开发髻中的明珠授予有战功的将士。

医子喻

医子喻,又作医师喻,出自《法华经》卷五《如来寿量品》。经中说,有一个智慧聪达的良医,能够熟练地调制各种药方,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良医有很多儿子。一次,良医因事到很远的国家去为人治病。在他走后,几个儿子饮用了他配制的毒药。不一会毒性发作,他们心中郁闷,疼痛难忍。几个儿子中毒后,良医回到家中。这些饮用毒药的儿子远远见到父亲回来,都十分欢喜。几个儿子告诉良医,他们误服了毒药,希望父亲赶紧治疗挽救性命。良医见几个儿子中毒之后十分痛苦,就将色相美味都具足的药草,经过捣筛调制成解药让几个儿子服用。

几个儿子中有中毒不深的,见到良药色香味俱好,马上服用,病就痊愈了。有几个中毒较深,心志颠倒的儿子,却不肯服用父亲配制的解药。良医便想,儿子中毒很深,内心颠倒,虽然见我索要解药,但我给他这么好的解药他们却不肯服用。我现在应当设方便之法令他们服药。良医便说你们应当知道,我年事已高,不久将死,这些良药留在这里,你们可以服用,不用担心药效差。良医对几个不肯服药的儿子交代之后,又到其他国家为人治病。良医走后派人告诉儿子,说自己已死。众儿子听说父亲去世,心中悲伤不已,作如是想:如果父亲在世,能救护我们。现在客死他国,我们就没有依靠了。几个中毒较深的儿子心中十分伤感,不久就醒悟了。他们知道父亲留下的药物色味香美,于是马上取来服用,中毒症状马上缓解,不久即痊愈了。良医听说儿子的病都已经痊愈,就回来与儿子们团聚。

佛陀也像良医一样,自成佛以来,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祗劫,为了救度众生,以方便力,说自己将要灭度,目的是让众生都能出离生死苦海,得到解脱自在。

良医喻中的良医比喻如 来 , 良 医 的 众 儿 子 ( 诸 子 ) 比喻三乘人,良药比喻大乘佛法 。 医 子 喻 比 喻 三 乘 之 人 因 信受权教,无法走上正道。如来就以方便之力,令三乘人服用大乘法药,快速脱离苦恼,远离各种祸 患 ,得 到 究 竟 解 脱 自 在 。

摘自《普陀山佛教》2016年第6期

更新于:3个月前
评论问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