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不等于烂好人

2024-04-06 09:04

慈善不等于烂好人

周日参加了读书会,主题是“慈善的精神”。书友们参与得非常积极,讨论也很热烈。其中有位书友分享了她的经历。她的一位朋友是全职妈妈,每天会接送女儿上下学。因为看到班上一位同学住得比较近,便好心顺道帮忙接送,好事做了将近一年。前几天,因为一件事情耽搁,想让那个同学的家长帮忙接送一次,谁知道这位家长因为提早下班,就光把自己的孩子接走了,却留下朋友的小孩一个人。

这位全职妈妈非常气愤,觉得好人没有好报,以后再也不做这样的傻事了。书友们议论纷纷,有的说,本来做慈善就不应该图回报,没什么好生气的;有的说,碰到这样的极品,以后就不要再帮她了;还有的人说,她应该好好找那位家长理论一番。

我想到导师在这期法义中的一句话,“慈善的本质是检验自己是否有一颗慈悲心。”我们在做好事的过程中,始终要不忘初心,本着一颗无私心去帮助别人,不求回报。所谓的内在因果就是说,在做善事的过程中,本身就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帮助长养我们的慈悲心和爱心。这位家长,本来做了一年的好事,内在品质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如果因为对方的一些过错而产生嗔恨心,就很不值得了。别人回不回报是别人的事,我们只要管好自己的这颗心,就不会起烦恼了。

想到了前段时间学的法义——道德和利益的关系。现代生活中,很多人认为讲道德就得不到利益,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就像另一位书友提到的,他的一位亲戚,常年在浙二医院做义工,帮着病人指指路或在机器上挂挂号。他女儿不理解,还非常反对。这位父亲说他退休在家,觉得很无聊,看到病人到医院去看病,本来心情就很烦躁,但因为医院像迷宫一样,找不到路会更烦恼,所以就想帮病人解除一点烦恼,也是举手之劳而已。做了一年,发现自己心态变得好了,身体也更有活力了。

我想这就是内在因果产生作用了。这位老人家常年做义工,也是因为内在得到了欢喜,产生了源源不断的满足感,才能持续去付出。另外,讲道德的人,其实在外在人际关系的调和上,都是有很大受益的。我们在生活中最喜欢接近的都是那些心量很大、品德正直、又肯帮人的人。公司企业在任用人才的时候,也是选择德才兼备的人。而这样的人,恰恰是我们生活中所说的讲道德、肯吃亏的人。

最后,我觉得做慈善也是要有智慧的。世界上的悲苦大众有千千万万,那我们该帮谁呢?又如何去帮呢?《健康生活五大信念》中讲到,“我要通过与那些真正需要的人,分享我的时间、精力和物质财富的方式来修布施。”我想,真正的慈善是给予别人所需所急。比如说,那些饥饿的人最需要的是食物,疾病的人最需要的是药物,老年人最需要的是精神慰藉,孩子所需要的是理解和尊重。对于迷茫中的现代人来说,物质财富已不能满足所需,帮助其点燃心中的明灯,用佛法智慧照耀无明的人生,才是最大的慈善行为。

挖掘慈善背后的意义,也告诉我们,要在现实生活中积极进取,要做那些给得出去的人。我们努力赚钱,成就事业,目的不只图个人享乐,更要去孝敬长辈,力所能及地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学习佛法,不光是为了自己明理、长智慧,更要自觉觉他,智悲双运。只有这样,我们这一生才是过得充实而有意义的!

更新于:5个月前
上一篇:自 遣 下一篇:财神咒语的念诵
评论问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