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文库 > 正文

净慧长老全集·序

◎ 传 印

提及中国佛教,时人每以唐宋佛教兴盛为荣,而以近现代佛教衰败为耻。故学佛者多尊唐宋而薄现代,大似近现代佛门大德,其道德、修证皆不及古德前贤者。实则不然。个中既有好古薄今之习气使然,亦有时势之整体黯淡所致。譬如天心之月,今古皆同,而时有朔望、气有明晦,故月亦有阴晴圆缺之象;此非月之过,乃时势之异也。

俗言,时势造英雄,岁寒方知松柏而后凋,时艰方显英雄之本色。况以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为本怀之菩萨行者,又岂肯目睹大厦之将倾、法船之将没,而无动于衷乎?须知,佛法衰败之际,正是菩萨行者真实承担处、真实忍辱处、真实精进处、真实大雄处、真实大智圆融处、真实大悲普及处。虽然,人皆习惯于以功业论佛门之成败,罕以个体之精进承当而论缁门之功过,然于危难之际,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之诸大菩萨行者,若虚云老和尚,若印光大师,若太虚大师,若弘一律师等,其大担当、大智慧、大忍辱、大精进,与前贤古德相较,又岂有轩轾!

吾之同参道友净慧上人,自幼失怙,寄迹空门。及长,亲炙先师上虚下云老和尚,宿慧显发,授记五家之法脉。然公一生命运多舛,生涯跌宕。首京畿,次广东,次新洲,披斜阳、曳瘦体于大江南北;先交心,后右派,再改造,励心智、涤情虑于晓夜昏晨。就世情而言,此乃人生之大不幸,而于公,正是其成就菩萨人格之烈焰洪炉。萍踪无定而不改菩提初心,世事缠扰而不易向道之志。此殆孟子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者乎?

然功不唐捐,二十载沧桑历练、观察思考,终有发心起行之地。一九七八年,慧公平反复出,还归北京,后任《法音》编辑,并协助赵朴初会长起草中国佛协教务文案。此一经历,使其对中国佛教现状了解愈发深入,并成就其看待事物、处理问题之全局观念。在此期间,受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之影响,慧公对中国佛教何去何从之思考,愈发清晰,愈发成熟,愈发系统。

一九八八年,公应河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厅邀请,筹组河北省佛教协会,同时主持赵州柏林禅寺重建工作。此后创办《禅》杂志,提倡生活禅理念,举办生活禅夏令营,于大陆首开佛门之新气象,光射斗牛。公倾十五年之心力于河北复兴赵州祖庭,二〇〇三年厥功乃成。于湖北,公应本焕老和尚之邀,于癸未秋继主黄梅四祖正觉禅寺,历十年有余,为复兴四祖禅法,重振东山法门,殚精竭力,宵旰用心,一路龙天护佑,法雨缤纷。其自赞云:七旬承道信,八旬侍弘忍;五载当阳道,玉泉度门兴。

如公所言,河北赵州、湖北黄梅,乃其一生精心养护之试验田,欲为中国佛教之未来,开启一条光明振兴之路故。有识之者,凭心而论,公毕生之探索、实验,确为中国佛教振兴之理性光明选择,堪称是太虚大师人间佛教理论在中国当代佛教史上之最璀璨成果。

慧公一生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秉持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之大悲愿心,始终保持视一切逆境违缘为修道增上缘之圆顿智慧心,逆流而上,求学求道,成人成才,千锤百炼,日臻化境,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如实而行。菩萨行者,此之谓也。

吾与慧公一九五五年冬期相识于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虚云老和尚座下,公乃吾同门学长,亦为吾圆具三坛大戒之第三引礼师,风雨同舟,砥砺扶持,六十载相识相知,一甲子法谊情深。慧公少年聪颖,敏悟过人,深得云公老人赏识。在云山初识,吾即知其善作诗文,且颇具禅意,心生赞叹。浩劫之后,慧公主笔《法音》二十载,以文字般若,结最胜法缘,宣化法音,功德无量。尤重佛教文史资料之保存,广搜博采,先后主持影印《现代佛学》、再版《法音》二百期,皆为当代佛门重要文献。更历五十年,不忘初心,念兹在兹,汇编吾等先师虚云老和尚之《全集》,圆满云公老人座下众弟子之夙愿,功在千秋,泽被后世。

古人有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佛教讲世出世法之圆融无碍。慧公之心系佛教,难忍能忍,难行能行,觉悟人生,善用其心,可谓立德。传持宗门,弘化南北,复兴丛林,倡生活禅,奉献人生,善待一切,可谓立功。而其立言,则一生勤于笔耕,多有述作,淑世导俗,诲人不倦,有大量法语、开示、文记、诗偈等,篇幅之广,数量之多,洋洋洒洒,数百万言,堪比古人。生前已有《柏林禅话》《双峰禅话》《入禅之门》《生活禅钥》《坛经一滴》《心经禅解》《经窗禅韵》《空花佛事》等著作行世,法缘殊胜,众生欢喜。今慧公门下弟子,为保存史料,传之后世,多方搜罗,精心整理,文以类聚,编纂成册,名之《净慧长老全集》,以报师恩,善莫大焉!余嘉其志,随喜无量。公之生活禅思想与智慧功德,必有赖于是编而灯传无尽也。

印与慧公,曩昔同师虚老,半生共事,情同手足。今慧公先赴莲台,印不惜打葛藤一上,勉为慧公一生之功业,开启末后一段光明,为后代儿孙,照天照地去在!

己亥年四月本师释迦如来圣诞吉日 云居同门传印序于江西庐山东林净土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