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居士人物 > 正文

钟茂森: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十六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我们今天是佛七的最后一天,大家这六天多来,表现得非常好,非常难得,真正发起护世息灾的愿心,一起认真的念佛、学教,希望我们以这样的功德回向这个地区灾难消除、正法复兴,希望全球苦难众生都能离苦得乐,乃至遍法界虚空界的一切有情众生都能够往生净土。我们发起这样的菩提心来,必能够与佛相应,古人讲的,「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所以佛号不在于你念多少,在于你念得相应,真正相应了,十念必生。

我们今天早晨这一讲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最后一讲,下午和晚上是给大家答疑,今天我们讲完最后三愿,也做一个总结。弥陀四十八大愿是整部《无量寿经》的中心,也是诸佛之心要,非常的重要。我们现在来看经本,四十八愿中最后三个愿,是最后一段,我们一起合掌读一下:

【我作佛时。他方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者。证离生法。获陀罗尼。清净欢喜。得平等住。修菩萨行。具足德本。应时不获一二三忍。于诸佛法。不能现证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谢谢。这一愿是说,阿弥陀佛成佛的时候,『他方世界』,就是极乐世界以外,这些诸菩萨大众,那么这些菩萨至少是断了见思烦恼的,也就是他已经出了三界了,有的正在断尘沙烦恼,如果还没有断尘沙烦恼,是属于信位,还没有入住位。入了住位,这就是把尘沙、无明都断了,尘沙烦恼是分别,见思烦恼是执着,无明烦恼是妄想。这些他方世界的诸菩萨众,有的只断了见思惑(见思烦恼);有的断了尘沙惑,还未断无明惑;有的断了无明惑,但是未能证得无生法忍。

无生法忍就更高了,在《仁王经》上讲,无生法忍是指的七地、八地、九地的菩萨,这地位相当高,也就是底下十信位以上,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到十地,十地里面的第七、第八、第九地,这属于无生法忍的地位。再往上,第十地法云地,第十一地这是等觉菩萨,再往上就是妙觉,圆满成佛了。换句话说,无生法忍的菩萨是差几步就登佛位。这个愿文上讲,他方世界的诸菩萨众,只要闻我的名,就闻到阿弥陀佛名号,便能证得『离生法』,你看这里讲了,获陀罗尼愿,还有闻名得忍愿,还有现证不退愿。这个闻名得忍指的就是无生法忍,后面我们这个经文会讲到。

你看一往生西方,我们也是证无生法忍。那我们没往生的,这是他方世界诸菩萨众,没有往生之前,只是闻名,也能证无生法忍。这完全是阿弥陀佛愿力加持的结果,不仅是加持在极乐世界的菩萨证无生法忍,也加持他方世界的菩萨,只要你能闻名,反正你无不得利益,所以本经所讲的,「惠以众生真实之利」,这真实到极处。那个利益不是说给点钱给你,给你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那不是真正的利益,利益是让你真正断烦恼、破无明、证法身。

愿文这里讲到,他方世界的菩萨听到佛的名号,这个听到佛的名号,他们就能够理解佛名的这个功德利益。像这部《无量寿经》都是讲名号功德,我们真听懂了,听明白了,才叫闻名。那么闻名之后,你看这菩萨们证离生法,离生就是离开生死了,离开生死之法,这个法是法门,证离生法就是这个法门已经毕业了,学圆满了。

生死,有两种生死,第一种生死,叫分段生死;第二种生死,叫变易生死。分段生死是我们凡夫,这生命一段一段,这一期生命七十岁、八十岁,死了,死了之后又去投胎,第二段生命又开始,这叫分段生死。它是有非常明显的分开的段,一段一段,在分段生死过程中很痛苦,生、老、病、死,是谁也免不了的痛苦。那么凡夫在这生死轮回当中已经受过无量的苦了,你都不知道有多少辈子了。

你看这佛典上有曾经记载过,释迦牟尼佛自己说,这过去没有修菩萨道之前,还在凡夫位上,轮回了就是无量劫,他说自己曾经做过白狗,那些尸骨如果堆积起来的话,那比须弥山还要高。你看一只狗的骨头没多少,那你说要做多少狗,那个骨头堆在一起,才能够有须弥山这么高?它还不是很多种狗,就是一种狗,白狗,他只做白狗的骨头就已经堆得像须弥山,比须弥山还高。

你就想想,那其实何止是只做白狗?生生世世轮回,什么都做过了,做什么那些骨头堆起来也都是比须弥山高。你就想想轮回多可怕,世间释迦牟尼佛尚且如此,那我们更是如此了,我们还不如释迦牟尼佛。所以那些轮回是非常可怕,而且在轮回当中一定是在地狱里面的时间多,出来的时间少。

曾经有一个阿罗汉跟他的弟子说,你们要好好修行,不好好修行将来搞轮回,难免堕地狱。大家听了,好像也并不以为然,地狱的苦也没受过,你说有地狱,是不是佛劝我们要好好修行,讲这些地狱来吓唬吓唬我们?结果有一天下大雨,就像今天一样,很潮湿,那么这位师父,证得阿罗汉的师父,叫着弟子们说,你从森林里面把那些被风雨吹倒的那个木材都堆在一起。结果弟子们也不知道师父为什么要这么做,反正师父叫这么做就这么做,就把这些森林里的那些湿透的木材全部堆在一起了。

然后师父叫这些人,你们来点火,把这些木材都烧掉。怎么烧?这湿透的木材。就烧吧,烧了好久,连火都点不燃。然后这位阿罗汉的师父就跟他们讲,我有个办法,可以把这些木材一下子就烧为灰烬。怎么办?他就用神通,从地狱里面取了一颗火种,在地狱里面的火种,然后把这个火种放到这个木材上,结果一放上去之后,这个湿透的木材就一下就变成灰烬了。大家就看呆了,地狱的火种跟人间的火种不一样,地狱的火种那个温度、那种热度真的是人间火种没办法比。然后阿罗汉的师父就说,你们要好好修行,不好好修行,将来堕地狱,你可就惨了。

你就想想,这轮回当中,我们肯定都入过地狱,而且时间绝对不在少数,所以阿罗汉要想到过去生中堕地狱的情形,身体都出血汗。不是冷汗,是血汗,汗夹着血出来的,为什么?心有余悸。所以如果不真出生死,这一生完了之后,那来生的苦就够受了。所以首先要断分段生死,那么阿罗汉是断了分段生死了,出了六道了。

在四圣法界,所谓声闻、缘觉、菩萨、佛,四圣法界。四圣法界的圣人他们断了分段生死,但是还有这个变易生死,换句话说,他们起心动念还没有断,念头有生又有灭,这就有变易,所以有变易生死他们还是不能够完全自在。所以佛又教导这些四圣法界的菩萨,这些圣人,要出十法界,就是六道加四圣法界叫十法界。出十法界,入一真法界了,一真就是没有起心动念,变易生死就没有了,这才能够得到圆满的大自在。所以你看这些菩萨众,他方世界的,闻到阿弥陀佛的佛名,就能够离生死,这个生死是两种生死都离开了,分段生死、变易生死都离开,换句话说,他们就是现证法身大士,入一真法界,得大自在了。

它这里讲的,『获陀罗尼』,「陀罗尼」叫总持这个意思,你看他不但证离生法,还能获陀罗尼。获陀罗尼,这里讲的四种陀罗尼,法陀罗尼,这是对世尊一切的教法能闻之而持久不忘。你听到佛讲法,你听得很专注,不要受外面声音的影响,专心致志的听,你真听入耳了。听入耳之后,你还能够持久不忘失,这个印象深刻,这就叫法陀罗尼。这个法陀罗尼怎么能得到?师父教你的,你能够持久不忘,就是因为你有十足的诚敬心,真诚恭敬。真诚恭敬的心生起来之后,那个印象就很深刻,真的听了之后,一辈子都不忘记。

像我们师父老人家,你看,第一天去求见章嘉大师的时候,章嘉大师只教给他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那当时我们师父老人家是以最真诚的心去接受教诲的,虽然当时还不完全听懂,但是他能够持久不忘,一辈子都不会忘,法陀罗尼。那这种得法,就是接受老师的这种教诲,一定要我们做弟子的,以真诚恭敬的心去接受。

以真诚恭敬的心自然就专注,你的思想不会走神,外面那个声音,那个歌声响起来的时候,你就没听到。大家听到了没有?听到了,就走神了。观世音菩萨教我们,「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首先把耳朵收起来,摄你的耳根,听法,不要听外面的噪音,这就是修行,听经也是修行,就炼你的专注力、炼你的定力,因定才能够生智慧。

你看世间人要学法,都是要这样专注,你看汉朝时代的一个大学者马融,马融他一个最得意的门生郑康成,郑玄郑康成,他成就后来比马融更高。我们现在读的《论语》,是他会集的,以前有《古论语》、有《鲁论语》、有《齐论语》,三种《论语》他把它会集在一起,《论语》的会集本,我们现在读的《论语》,郑康成的著作。他还批注《论语》、批注《孝经》、批注了「三礼」,这些十三经,这是对中国儒家学问贡献非常大,很有成就,一生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当时这个朝廷想要请郑康成出来做官,郑康成都不要,因为东汉时期,那时候很乱,天下无道,君子就隐居,不出来,这清高!他不图名利,他的心就专注,所以做学问就做得好。

在郑康成求学的时候,他听马融讲课,马融他有个嗜好,他边讲学边在他的这个后面,拉着帷幕,那些女孩在那里唱歌、跳舞、弹琴,有点像现在一样,但是不是我找的那些,那马融他自己找来,他就喜欢那种有唱歌、有跳舞,然后还跟大家谈谈这些学问。马融开班教学,很多人听课,结果这么多弟子里面,只有一个人,就是郑玄,三年来,他专注的听课,那眼睛不会向那个帷幕后面看一眼,耳朵也绝对不会听那些歌舞。三年之后,马融跟大家讲,我的学问全给郑康成给学回去了。

郑康成有这样的成就,为什么?诚敬,他心专注,印光大师讲,「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你要是没有诚敬心,心浮气躁,妄念很多,你没有办法专注的话,学了等于浪费时间,你根本学不到东西。所以这个获陀罗尼,第一个法陀罗尼就在于我们有没有真诚恭敬心来求法,是不是能够尊师重道,不管老师学问如何,我们对老师有尊重、有恭敬,你就能够学到东西。

你像郑康成跟马融学,马融的道德学问其实不如郑康成,但是他有可以学的地方,所以郑康成就认真的学,对老师也非常礼敬。那马融为什么说他不够道德学问?因为马融嫉妒心没放下,所以三年之后郑康成毕业了,要离开,出山了,马融就为他送行,带着众弟子给他送行,送行的时候劝他喝酒。为什么要他喝酒?其实马融已经心里头生起毒计,要把郑康成害死,为什么?知道这个学生以后了不起,肯定超过自己,老师嫉妒学生。所以他已经请了杀手,在路上埋伏,走之前让郑康成灌醉,醉醺醺的走在路上,那就好下毒手。

结果郑康成心清净,他已经感到老师可能会有这一招,但是郑康成心量大,肚量也大,喝酒下去他没问题,每一个同学给他劝,譬如说一百人,每人给他三杯酒,他就喝,结果三百杯下肚子,小小的礼节都不缺失。儒家讲礼,真的,三百杯下来了,竟然礼节都不缺。所以李白有首诗,叫「将进酒」,有没听过?叫「会须一饮三百杯」,典故就从这来。郑康成告别了老师了,他知道可能老师会下埋伏,他就不从他的正路上走,他就溜到那个小路上,结果就离开了,没有被害。走了之后就隐居,过着隐居的生活,一生都在著述,都在开班教学,把儒家的这种圣贤学问往下传。

你看郑康成他的老师虽然不怎么行,实在讲,没有真实的道德,也就不是真实的学问。有学问的人那一定是大量、仁慈,没有自私,更不会有嫉妒。但是郑玄他没有看老师的弱点,没有看老师的过错,他就认认真真的向老师求学,他学到家了。所以老师好不好并不是主要问题,你能学到多少,看你自己的真诚恭敬心,这一点我们很注意。所以听经闻法,你只要用真诚恭敬,你就学到,你就得到法益,获法陀罗尼。所以虽然讲的人是个定弘法师,不怎么样,你能够认真学,你决定超过他。

真的,你看六祖惠能大师,他原来是个砍柴的樵夫,但是心很清净,砍柴的时候路过一家人门口,听到里头的人在读《金刚经》,读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豁然大悟,虽然还没彻悟,已经是大悟,马上智慧就生起来了。读经的人他不懂那个经的意思,听经的人都听懂了,为什么?读经的人,心不够清净;听经的人心清净、真诚,所以听能听得懂,读未必能读得懂,所以这个关键是靠自己。这里讲得法陀罗尼,对世尊一切教法能持久不忘失。

再进而第二是义陀罗尼,义是义理,不仅是对佛的经教这些文字、这些语言能够持久不忘,对这种义理也能够持久不忘,换句话说,你能通达经教的义理,你不会忘失。要不忘失,必须你要落实到生活,落实到你的待人处事接物,你要去真干,落实就是真干。你不真干,你对那个义理也不可能真正了解。所以《论语》上你看一开头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了之后你得习,习是什么?实习,你去实践,你要去落实,那你才能对圣贤的教诲,这些义理,你能够深入的体会,你能够总持不忘,所以你能够不亦悦乎,你非常欢喜,法喜充满。

第三个是咒陀罗尼,这是讲持咒,咒也叫真言,所以日本有真言宗,真言宗就是密宗,密宗讲究持咒。你闻到这些咒法,你也能不忘,这些咒多半是佛当年讲出来给鬼神听,鬼神能听懂,那人听不懂。但是你有那种真诚清净的心,你听到咒也能够听懂。我们有同修,真的是这样,大悲咒,一生从来没听过,读一遍就能全部记下来,就能背出来了,这是什么?咒陀罗尼,这当然是前生有这样的善根,这一生他心也清净,心专注,所以他记忆力就强。背咒子不容易背,大悲咒,你看看读一遍能背下来的,有几个人?这是需要自己专注。

第四个忍陀罗尼,忍陀罗尼是对于诸法实相,也就是宇宙人生真相能够安住,忍就是安住在那里,心安住在实相当中,而不会迷惑、不会忘失。也就是念念都保持觉而不迷,这就是忍陀罗尼。

这四个陀罗尼,这些他方世界的菩萨因为闻名的功德就能够及时得到,这是什么?佛加持的结果。所以你听法,你就能记住;你就能听懂;你听了咒,你就能一遍你就能背下来;你能够安住于实相,觉而不迷,这些统统都是因为阿弥陀佛加持你。阿弥陀佛为什么加持你?因为你能闻名,你能够把这些教理都能听懂,那么这是非常殊胜的。第一愿,获陀罗尼愿,四十六愿。

四十七愿是闻名得忍愿,这里讲,『清净欢喜,得平等住,修菩萨行,具足德本,应时不获一二三忍』,这里讲到,就『不取正觉』了,后面那个是现证不退愿。这里讲到的「清净欢喜,得平等住」,心清净,清净里面没有杂染、没有烦恼、没有罣碍,心就清净了。那么这个清净里面肯定有智慧,这个智慧是什么?看破一切诸法的本质,就像观音菩萨在《心经》里面给我们表演,「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他用智慧照见五蕴皆空。

五蕴是色受想行识,不仅包括我们的身体,是五蕴所和合的身体,色是物质,受想行识是精神。受是感受;想是你的想法、念头;行是念念在生灭的现象,也主要讲你的念头。念念生灭,所以你的整个物质世界也在念念生灭,你的细胞不断的在生灭,新陈代谢,肉体也是不断的在衰老,生老病死,不能够停住,这叫行;识是什么?识是讲这个阿赖耶识,第八识,是收藏种子,我们的所作所为,所有的想法、所有的念头、所有的行为,全部落下印象,在阿赖耶识里头变成种子,这叫识。

色受想行识五蕴,皆空,都是空的,没有实实在在。换句话说,凡夫把五蕴当成实在了,把这个色身当实在,所以爱惜它,把你的受想行识也当真了,受,感受,今天腿疼了,非常烦恼;或者是先生跟我闹矛盾了,受,感受,心里的感受,很忧苦。很多的妄想,念念生灭不能停住,他都把它当真,当真了,你就受它影响。你知道五蕴皆空的话,你就不放在心上,不受它影响,它们也就障碍不了你,所以你就度一切苦厄了,苦是痛苦,厄就是困境、灾难。

我们怎么样能够解脱我们的痛苦?超越我们的灾难?你要看五蕴皆空就行了,你要放下。你那痛苦怎么来的?你放不下,你把它当真,当真了还不够,还要在境界里面去攀缘、去争取、去斗争,跟这些人干仗,跟人对立、冲突,你看当然你就会有苦难,所以放下,你就没有苦难。这完全是用般若智慧朗照,你才能够入这种境界,这种心就叫真正清净了。

清净心生出来的必定是欢喜,法喜充满,没有苦厄就是欢喜,这种欢喜叫什么?叫极乐。这个极乐不是跟苦相对的乐,跟苦相对的乐那不叫极乐,相对的乐那是短暂的,它是可生可灭,譬如说你饿了,饿了的时候很苦,现在饱吃一顿,很快乐。这是跟苦相对的乐,不能长久,过个几小时,你又开始饿了,又开始苦,所以那个乐哪是真的快乐?

更何况那个乐,不仅不能长久,而且不能过分,过分了那也是苦。譬如吃饭,现在你很饿,吃一碗,挺快乐;吃两碗,还凑合;吃三碗,快不行了;现在有个人,拿着棍子逼着你,你得吃十碗,完了,这是人生最苦的,是不是?如果说吃饭是快乐,那你愈吃多愈快乐,为什么吃着吃着就变成苦了?说明那个乐不是真乐,真乐它不变的,能变的那就不是真的,所以那个乐叫坏苦,不是真乐。世间五欲的追求都是这样的,追求财、追求色、追求名、追求吃、追求睡,都是这样,愈追求下去就愈苦,那不叫真乐。

这里讲的极乐是真的,「无有众苦,但受诸乐」,那就是什么?真正看五蕴皆空,彻底明了诸法实相,一切放下,心清净,那就是得到欢喜。这个欢喜,是极乐世界的欢喜,心中以寂灭为乐,念头一念不生,享受着无比清净寂灭的快乐,这种禅定之中的这种大乐,涅盘的妙乐,这些菩萨都能得到。凭什么得到的?闻名,闻名就得到加持,他就得到了。

平等住,一切万法本来平等,《金刚经》上讲,「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是佛的境界。佛看到这个宇宙真相,他知道确实是「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一切法是平等的,佛跟魔平等,好人跟坏人平等,男女也平等,这个一切的差别那个现象是相上有差别,本来都是平等。从性上来讲,全是自性所变现的,所以它是平等。

得平等住,就是你真正生起这个智慧,体认到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你赞同佛讲的没错,真是「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你心安住在这样的平等的境界当中,这叫得平等住。换句话说,你已经证得自性了,明心见性,你知道一切相都是自性所生,本来平等,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你有好坏的这些执着,心就是不平等。心里没有好坏、没有善恶、没有高下,统统都是平等。

得平等住,还有是什么?自己得了平等住了,你还要教导众生也得平等住。众生未必能够有我们这样的根性,那我们怎么样教导他们?他没有这个根性,一下入不了这个境界,怎么办?希望佛来加持他。怎么希望佛加持他?也让他闻名,我自己闻名了,我得佛加持,我就入这个境界,那我希望众生也入这个境界,我怎么来帮助他?我也让他闻名。所以也会教化、教导他净土法门,跟他讲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自觉觉他。

他要是真明白了四十八大愿的功德,名号的功德,他也入平等住了,这是「惠以众生真实之利」,最真实的利益,这就是「修菩萨行」。这里讲的,得平等住之后修菩萨行,这是自觉觉他。全都是用一个法门,就是用净土法门,因为净土法门最能得到佛力加持,效果最殊胜、最快速,所以这些菩萨们肯定他就专用净土法门来教化众生了。

「具足德本」,这个德本是一切功德的根本,叫德本。一切功德的根本是什么?就是这一句代表自性性德的名号,这一句阿弥陀佛佛号,圆满的摄取自性功德,十方诸佛所有一切功德融入一句佛号当中,这是文殊师利菩萨告诉我们的。所以当你念这句佛号,你就圆满摄取了十方诸佛一切功德,那这句佛号不就是一切功德之根本吗?所以你能够念念相续念这句佛号,不就是具足德本吗?

那这些功德全是由闻名而来,你不闻弥陀名号功德,你怎么可能老实念佛?即使是这一生像锅漏匠那样从来没有去听过经教的,能够念阿弥陀佛老实念的,这前生都是学过来的,他已经学够了,这一生就欠那么一点,所以就靠念佛就够了。我们都没学够,为什么?因为你还有怀疑,你还有疑虑,你还有放不下,那就得学,就得多听经,真听明白了,你也就一切放下了。一切放下了,经也不用听了,这一句佛号就够了,这叫具足德本。你看这些菩萨,一开始都得闻名,闻到最后,他就具足德本了,经都放下了。

所以有同修来问我,说师父也讲,到往生的时候一句佛号就行了,那我行不行一句佛号?我说你不行。他说为什么?我说因为你还跑来问我,你心里还有疑惑,你有疑惑就不行,你有疑惑证明你闻名还不够,你的信心不够坚定,你的愿望不够恳切,你要是真信切愿你还跑来问我吗?你就在家老实念了,关起门来老实念,你还出来到处走走,到处请教善知识,说明你还不够。那我就劝你要闻名、要听经,真把经听懂了,没有问题了。

有问题都是不老实,这师父老人家讲的。其实我这不是说大家,因为今天下午和晚上还有学佛答疑,我比你们原来更不老实,我是最好问问题的,一天到晚,跟着师父跟前就问问题,问了好几年,终于问到现在没有问题了。学经教,学到没有问题为止,才有可能老实。

我们师父老人家以前,就在美国弘法的时候,讲完之后,本来是有很多问题大家要问,时间不够了,师父就说了,你们这些问题虽然很多,我都知道,总结起来就是六个字,妄想、分别、执着,对不对?你就是六个字,你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你哪来的问题?所以师父也很幽默,我也用六个字来回答,「南无阿弥陀佛」,你这一句佛号下去,就没有问题了,把你的妄想、分别、执着打掉。

但是理上是这么讲,确实事上你还是有问题,怎么办?那还得问,这个佛法是可以问,把问题都搞清楚、搞明白了,希望将来有一天没有问题了,真正老实了,一句佛号念到底,这叫具足德本。那个基础是闻名,闻名就是你真正听明白,你就真正生起真信切愿,会有那一天。大家老实听经,边听经、边念佛,念佛帮助你的心清净;清净心,你就能够听得比较深入,你就容易领会佛号的功德;你领会了,又帮助你念佛念得更清净,相辅相成。

我们佛七非常体现这样的特色,叫解行并重。解,就是听经闻法,你得深入去解,理解;还得行,念佛,行帮助解,解帮助行,而这里的秘诀就在于你用诚敬心。每一个人的解和行,他的深度不同,原因在哪?只听一个定弘法师在讲,那为什么每一人领悟会不同?原因都是各人有诚敬心不同。就好像上天下雨,你看天下雨了,雨洒下来,甘露洒下来,是平等的,普施大地,大树也洒,小草也洒,可是大树和小草吸水的量是不同,大树吸得多,小草吸得少,大树根很深吸得就多,小草根浅吸得少。你从这个比喻你就了解了,那法降下来是平等的,甘露洒下来,它没有说给树下雨下多一点,倾盆灌注在这里,然后小草就一点点,不会,平等普施。那你和他两个人所吸收的不同,就在于你自己,关键是你自己的诚敬心。

念佛也是一样,以诚敬心念佛,就很容易跟佛心相应。什么叫诚?诚就是没有妄念、没有怀疑。敬是什么?在念佛的时候,阿弥陀佛好像就站在你面前,实际上不是好像站在你面前,就是站在你面前了,他真的就没有离开。你念佛时就是见佛时,等你真正清净下来了,清净到一定程度了,你真看见佛了。现在心还不够清净,所以佛站在面前,你都看不到。就好像我们的心水不够平静的时候,那个月亮影现不出来。让你的心平静得像这个无风的湖水,无风、无浪的湖水,那个天空的明月就影现得非常清晰。月亮本来没有离开,影现下来的也从来没有断过,只是你的心清净了,你就能看到。所以具足德本,就是老实念佛。

「应时不获一二三忍」,这里讲的一二三忍是什么?用本经的说法,在第十五品讲到极乐世界的菩萨众,见到那些菩提树,那菩提树也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那菩提树有很大功德,你只要见到菩提树的那个形象,立刻就得无生法忍。他是获三种忍,一音响忍;二柔顺忍;三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是最高。

这里讲的一二三忍,第一忍就是音响忍,音响忍是什么意思?因为我们这个世界,佛给我们用音响做佛事,讲经说法,因为我们众生耳根最利,那其它世界?像香积国,鼻根最利、舌根最利,那个佛菩萨就用味道来说法,给他们做吃的,让他们吃得好,他就开悟了。那么每一个众生根性不同,这里统统是讲什么?讲你能够领悟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我们这里讲音响忍,就是通过音声听法,你能够领悟到人生真相,能够证入诸法实相,能够生起般若智能,这是音响忍。就好像六祖惠能大师,一开始砍柴时候听到人念《金刚经》,他就入音响忍了,他就能领悟,没人教他他就知道,音响忍。

第二是柔顺忍,这时候你领悟到真理了,智慧生起来了。智慧的心是柔软的,在《华严奥旨》,贤首国师讲菩萨四德,里头就有一个,「柔和质直」,心意柔和,柔和是慈悲,就绝对不会跟一切众生对立、冲突、矛盾,恒顺众生;但同时又是质直,质直是正直,他能够追求真理,而绝不放弃。他所随顺的是真理,是宇宙人生真相,也就是说他的心能安住在这样的智慧当中,而不生烦恼。在恒顺众生的时候,他心里清净、无染,出污泥而不染。众生是污泥,你跟他随顺,一般人会染,他不染,这是柔顺,他顺的是真理,不是顺的俗情,这是不染,柔顺忍。

第三种是无生法忍,就更高了。第三种忍,无生法忍是龙树菩萨讲初地以上就得到,《仁王经》上讲无生法忍是七地以上才能得到,总之都是大菩萨境界。无生法忍就是他永远安住在宇宙人生真相当中,安住在不生不灭的实相理体,没有动摇,就是明心见性,他能够安住在一念不生,念念回归如来自性性海这样的境界,这种智慧叫无生法忍,这个境界之高我们凡夫也很难体会,为什么难体会?因为我们凡夫会起心动念,你看我在这里讲无生法忍,你就在想,无生法忍什么境界?这一想,你就得不到了,无生法忍是不起心、不动念,你才能得到。你一动念,就不是了,就没有忍了。所以这里忍是什么?忍住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那更是了,所以这种忍确实不容易。

凡夫怎么做到?近似的做到的,就是忍住在一句佛号上,这就是近似的得一二三忍。你看音响忍,我念阿弥陀佛,我听《无量寿经》,听懂了之后,我能够执持这样的真理而不忘,能随顺《无量寿经》的教诲,把《无量寿经》落实到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音响忍。

我怎么得到柔顺忍?不管在什么境界,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之中,我始终保持我念佛心不间断,不随顺烦恼,而随顺智慧,智慧就是这句佛号不要漏,别忘了。而一句佛号绵绵密密不间断,一念不生,这是其它杂念都没有,只有这个佛号,虽然现在还没达到不起心、不动念,但是这个起心动念都是佛号,没有别的念头,那么这个就是有点像无生法忍,事实上不是,有点像。就是你妄念不生,只生佛的念头,念到什么时候你能入无生法忍?念着念着,这个佛号也都放下了,这是念头脱落。

这个境界是自然得到的,不是刻意的,一刻意你还是起念头,反而是退了,因为你佛号都落了。你起了那个我现在要证无生法忍这个念头,这就完了,这就永远证不了。你就一句佛号绵绵密密的念下去,什么念头都排除,也不要求一心不乱,也不要求无生法忍,也不要求断烦恼,妄念起来也不要去理会它,就是专注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绵绵密密念下去。念到功夫成就的时候,这个佛号都自然脱落。那到那个时候,谁在念佛?能念之心与所念之佛融成一体了,所念的阿弥陀佛,原来就是能念的佛心,能念的佛心也就是这句佛号,浑然一体。

夏莲居老居士把这个境界写成四句偈,非常浅显易懂,他的这首诗的名字就叫做「直念去」,一直念下去,它是四句,每一句两个弥陀,非常简单,第一个,「弥陀教我念弥陀」,第二句,「口念弥陀听弥陀」,第三句,「弥陀弥陀直念去」,第四句,「原来弥陀念弥陀」,开悟了。你看这个境界,到第四句是理一心不乱。

一开始是「弥陀教我念弥陀」,阿弥陀佛教我念阿弥陀佛,真的,教我念阿弥陀佛的,那都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化身,是阿弥陀佛加持,所以他能够教你念阿弥陀佛。而谁教你念阿弥陀佛,也必得阿弥陀佛的加持。那在我们眼中,教我们念阿弥陀佛的那就是阿弥陀佛,其实应该是每一个人都是阿弥陀佛,那教我们的更是了。

教我念,我就念,怎么念法?「口念弥陀听弥陀」,这是念佛的方法、要领,口里念出来,阿弥陀佛,这是称名;耳朵听进去,四个字,清清楚楚,阿弥陀佛,听到心里;再来第二句,阿弥陀佛,念出来,耳朵又听进去,阿弥陀佛,听到心里。不能有任何妄念夹杂,妄念一夹杂,你就听不见了,你听到那个妄念了。现在儿子放学了,谁去接他?我这个厨房里还烧着水,一会还得去冲水。你看你在念佛的时候,你想这些妄念了,那时候你听不到佛号了,听不到佛号,立刻要警觉,怎么佛号丢了?赶紧把它收回来,别想它,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听到了,听到这时候没打妄想。听不到的时候,你在打妄想,这很容易检验,所以要善用耳根。

我们这娑婆世界的耳朵最利,观世音菩萨教我们「反闻闻自性」;大势至菩萨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两位菩萨的法门合在一起用,都摄六根,这六根一起摄,挺难的,像观世音菩萨教我们,都摄耳根,耳根摄住了,六根都摄住了。你就光用耳朵听,谛听,认真听。反闻闻自性,自性你没见性,你就没办法闻自性,那我教你就反闻闻佛号就行,佛号就是自性。

《往生论》上讲,「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这句佛号就是清净句,就是法句,这句佛号就是清净的法身,就是真实的智慧,那就是自性。我就听这句佛号,就在闻自性。这凡夫能用,反闻就把耳朵往里头收,别听外面的这些声音,那外面的喇叭响了,汽车在那叫唤,不要理它,阿弥陀佛,都在往里头闻,念的声音不用很大,甚至念不用念出声,都能闻到,那叫金刚持。甚至默念,没有声音的时候,还是能闻到,阿弥陀佛,声音很细很细,但是一个字一个字听得都是清清楚楚,反闻,「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你就做到了。

所以「口念弥陀听弥陀」,就这么念,念着念着很容易成片,只要你认真念,不要放过一句佛号,一句一句,都要认认真真。印光大师教我们十念法,你可以从一数到十,以十为单位,念完十句,再从一数到十,一句一句,加上数数,你就更摄心,你没工夫再打闲岔,一打闲岔,那数到第几句就忘了,你就逼着自己能够摄受你的六根。

第三句,「弥陀弥陀直念去」,这就是进入念佛三昧了,直念去,没有任何夹杂,没有怀疑、没有间断,一直念到从事持达理持,从事一心达理一心。理一心是什么?弥陀佛这句佛号也任运脱落,自性就圆满现前。因为什么?妄想、分别、执着随着这句佛号就脱落,没有了,这个灵明觉照的自性就现前,这时候就成佛了。

再「撒手归来重检点,华开赤白与青黄」,眼前原来就是极乐世界,自己原来就是阿弥陀佛,所以最后一句,「原来弥陀念弥陀」,谁在念佛?阿弥陀佛在念阿弥陀佛,除了阿弥陀佛还有谁?没有了,整个心都是佛心,整个境界全是极乐世界,你就成佛了。

夏莲老的这四句诗非常简单,这文辞,但是义理是深刻,直念去,要不我们一起念一下这四句好不好?我念一句,你们念一句,这「直念去」,「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好,谢谢。咱们注意口念弥陀听弥陀,别听外面的声音。所以这里讲到,证一二三忍,这第三忍就是无生法忍,全是靠闻名功德而来。

第四十八愿,最后一愿,就是现证不退愿,在愿文上讲,『于诸佛法,不能现证不退转者,不取正觉』,这是讲他方佛国的菩萨们,闻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就能现证不退位。这个不退位的地位就叫阿鞞跋致,或者叫阿惟越致,所以阿惟越致翻译成中文就是叫不退转。那么这个不退转有三种,一个是位不退,就是你不会退到凡夫来了,你是圣人,不退凡夫。那么小乘证得须陀洹果就叫位不退,小乘圣人,他不会落三恶道,而且必定将来出三界,人间天上七次往返就证入阿罗汉果。

第二个就是行不退,行是大乘菩萨行,他安住在大乘法中,不会退转再去学小乘,念念都为众生,行大乘道、行菩萨道。

第三种是念不退,念不退实际上就是不起心、不动念,入一真法界,能够不退转,不会再起心动念了,起心动念就是退转。所以这个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就三不退,这叫阿鞞跋致,或者阿惟越致菩萨。

在他方世界修其它法门的菩萨,要证得这么高的位次非常难,在《涅盘经》上讲,说菩萨初发心的很多,多得像什么?像子籽,那鱼子很多,但是真正能长成鱼的,是很少的,鱼子很多。菩萨发心也是,发心的多,真正成就的少。我们现在看到佛门里面的修行人都是这样,刚刚接触佛法,要皈依的时候,其实应该说每一个人都很真诚,拿了皈依证,欣喜,觉得真是一个很殊胜的缘分,闻到佛法了。

可是往往,学佛一年,佛在眼前,挺真诚;学佛两年,佛在天边,没有老见面了,挺遥远了;学佛三年,佛化云烟,没了,退了。这是常有的事情,古德说,叫露水道心,那道心不坚固,遇到外面境界诱惑就跟着它跑了,所以特别难。尤其这个五浊恶世,尤其现在这个染污的时代,学佛要不退转,真是凤毛麟角,诸佛都赞叹。

我们希望这一生不退转,特别遇到净土法门,这么好的缘分,这一生就有可能出三界、生净土了,要一退转就麻烦了,不知要再搞多少劫、多少次轮回,才可能再遇到佛法,才有出生死的这个机会。所以我们也是很担忧这个问题,但是你能够深入学习净土法门,就不要担心,为什么?有阿弥陀佛大势力的加持,阿弥陀佛这个誓愿,四十八愿让你不退。而且《弥陀经》上也讲得很清楚,你能闻是经受持者,和你能闻诸佛名,就是阿弥陀佛名,你能够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现证不退。

《阿弥陀经》上还有一句经文讲得更清楚,「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经文大家读得很多、很熟,对吧?你这意思真领会到了吗?领会到了,你心就安了。有人已发愿,发愿求生净土;或者今发愿,就在现在,你闻名了,你现在发愿;或者当发愿,你闻了名,但是你还没有真正放下,将来发愿,那我们在座都包含在内,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凭什么?凭弥陀本愿加持,十方诸佛护念,这一句经文把闻名功德讲到极处,就怕你没闻,闻了就不退。

所以闻名那个因缘它真是殊胜稀有,真是感恩诸佛菩萨护念,我们这些凡夫,烦恼一品都没断,禁受不了诱惑,居然能在菩提道上不退转,这不是佛加持的结果怎么能办到?所以,这个感佛恩的心就生起来了。怎么感恩?你得努力修行,来报佛恩。你不修行,对不起佛,佛这么来对你,这么好,都给你安排好了,就让你不退转了,你还不努力修行,你是太对不起佛了。要拿出好样子来,要给众生做好样子。

这是第四十八愿,现证不退愿。佛讲得好,就是菩萨「于诸佛法,不能现证不退转」的,佛不取正觉,那佛已经取正觉了,已经成佛十劫了,那这些愿全都实现了,所以四十八大愿,愿愿都实现了,没有一个愿落空。

那么这个愿,四十八愿,我们也就算讲完了。在这里剩下十分钟,给大家小结一下,主要也就是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给大家做小结,不再复述。

弥陀四十八大愿,愿愿都无比的殊胜,愿愿都是帮助一切众生得到无比真实的利益,这个利益就是能够即生成佛,再没有比这个利益更殊胜,这是弥陀无限的慈悲。弥陀愿海完全都是从清净自性中流露,它就是自性的性德。而自性不是我们凡夫用妄心可以揣测到,所以这个是叫超情离见,超越我们的凡情、离开我们的知见,离我们的念头、离我们的思虑,离言绝虑,语言道不出来,思想也想不到,必须是放下起心动念,你才可能体会到。

所以弥陀之大愿,这是完全是出自于自性性德圆满的体现,我们称为弥陀一乘愿海,这是净土法门的核心。黄念老称为,一乘愿海是净土法门宝中的宝、王中的王、心中之心、妙中之妙,所以亿口亿舌,一亿张口,一亿个舌头,一起来宣说、赞叹佛的一乘愿海,都宣说不尽;十方诸佛都赞叹,也赞叹不尽。

那么一乘愿海,这个总结起来也就是两个方面,就像我们织锦布一样,织一个很漂亮的大的这种锦绣,其实也不外乎一条经线、一条纬线。那么这两条线,一条是讲什么?从相上讲,从事上讲。遍十方虚空,尽未来无数劫,一切的国土、一切的众生,不分种类、不分善恶,哪怕你是坏到极点,即刻要堕阿鼻地狱的众生,你能够信愿念佛求生净土,阿弥陀佛都平等接引,让你往生净土,永离恶趣,但受诸乐,这个事是不可思议之事,超凡理,超越凡情,凡人是没有办法理解,连菩萨都不敢承当,太殊胜稀有,非九界众生可以信解的。

而在理上讲,弥陀接引一切众生往生,实际上完全也都是众生念佛之心,与弥陀之愿感应道交,离妄想执着,恢复自己如来本性的一种方法。这自性本来具足极乐世界,弥陀也不离我们众生的当下的一念清净心。弥陀来接引,完全是自性清净心现出来的景象,所以称为「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乃至一切众生求生净土,蒙佛接引,往生极乐,一生现证不退位,补处成佛,这都是自性圆满的性德。

蕅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里头给我们做总结说,这段文非常的精彩,我很喜欢读,把它读出来给你听听,「实相无二,亦无不二」,实相就是真理、自性,它无二,没有对立,有二就有对立,没有对立但是又无不二,又不是完全没有差别,相上有差别,有佛有众生这是差别。佛和众生又是不二,又是平等,虽说平等,相上又有佛有众生,又是无不二。

「是故举体作依作正,作法作报,作自作他,乃至能说所说,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赞所赞,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这话很深,给大家解释解释。举体,这体就是自性的理体,极乐世界也好,娑婆世界也好,佛也好,众生也好,全是出自于这一个自性理体,「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不离自性。

极乐世界也是这自性变现出来的,依报、正报的环境,正报是指佛和菩萨,依报是国土庄严,这些泉池林树、花鸟这些风月等等,这是依报。三种庄严,佛庄严、菩萨庄严、国土庄严,这是作依作报,从哪来的?自性所现,这举体作依报、作正报;作法作报,法是法身,报是报身,如来清净法身,那就是自性,而报身?实报庄严土的报身,这个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报身,全是自性所现;作自作他,自是自己,他是佛、是诸菩萨众,我往生西方了,这个自己和他和佛菩萨全是自性所现出来,既然是自性所现的,自他是平等不二,所以佛就是自己,自己就是佛,叫水乳交融,不能分离,作自己作他。

乃至能说所说,释迦牟尼佛是能说法人,所说之法是极乐净土法门,能度的是阿弥陀佛,接引众生是度众生的一个方便,这净土法门,所度的是我们一切六道群迷,我们这一生要求生净土的人;能信所信,我们能信的人是我们自己,深信不疑,知道有西方、有弥陀,所信的是极乐净土、是阿弥陀佛;能愿所愿,能愿的是我们自己的这个心,愿求生净土,所愿的是我们所愿求生的这块净土;能持所持,能持是我们念佛的心,所持是所持的名号;能生是我们这颗心,能生西方,所生是生到了西方净土;能赞所赞,能赞是十方诸佛无不在赞叹净土法门,所赞的是这个净土法门。

无非都是实相正印之所印也,实相是我们心性,心性好像一个大印一样,印出来。换句话说,这些相,能和所,能生所生、能念所念、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持所持等等,全部是自性所现的,没有离开自性。所以弥陀愿海总归到最后,完全是自性法尔如是,自自然然,本来如是。只要我们现在能深信切愿,老实念佛,就能入这自性之海,弥陀一乘愿海,完全是自然,没有丝毫造作。所以你念佛,你能入净土,也没有什么值得你欣喜若狂,因为这是自然而然,你没有得到什么,自性本来具足,本来就是这样。

极乐世界是你自性本有的家乡,阿弥陀佛也是你自心本来具足的佛,这佛性所现。而你自己也是本来是佛,现在能念佛,当然就能作佛;你现在要求生净土,当然将来就能生,所以在这理上真明了了,你就能够深信切愿。这个信里头完全是智慧的相信,没有丝毫的疑惑,也不是说对阿弥陀佛的情执才去的,就是真的这本来就如是,就应该去的,往生西方是本分。一往生西方,这些德能、相好、智慧、神通、国土庄严,你即刻就全部得到,全是你自己的,不是别人的。

而我们往生的人就是藉弥陀愿海所成就的极乐世界,显现自己圆满的自性,这净土法门妙就妙在这里,叫「托彼依正,显我自心」,托就是藉,拜托,我拜托阿弥陀佛愿力所成就的圆满的世界、圆满的国土,来把我自性性德圆满的显发出来。显发出来才知道那个国土原来就是自己的国土,阿弥陀佛原来就是自己,依报是自己的,正报就是阿弥陀佛,也是自己,所以自心本来具足。

所以把这些道理真明白了之后,信心就很踏实了,愿心就很恳切了,那你就「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娑婆是你自性染污的心变现的,应当舍离;极乐国土是你自性清净的心变现的,应该求生,真把这些道理搞通了,那你这一生决定有把握往生。

好,我们这个弥陀四十八大愿,讲到这里就圆满结束了,希望大家努力,深信切愿,念佛求生净土。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