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锡大师:念佛三昧宝王论新白话版4
高声念佛面向西方门第十一
问:想就是无想,听到了。但在方等经中,修无上深妙禅定,要相继不断观想白毫,并称念佛号,祈求殊胜的禅定。契入以后,心佛两忘,确实有了。只要默念如泉水清澄,三昧就自然达到。又何必声音喧闹街巷,响彻山林,然后算是修道呢?
答:确实如你问的,有声音也没错。试着为你说明一下。为什么呢?那避免散乱的关键,就在于声音。声音的不奋激,心里就偷偷走神飘忽不定。声音的奋激啊,就如拔草连根,鞭策在后,用毕生相对,永远告别百千忧患。这是第一个意义啊。就近来说,声光达到的地方,万祸冰消雪化,而功德的丛林,如千山的松林茂盛。这是第二个意义啊。往远了说,净土佛的金容辉煌散发光彩,宝华如雨飘落空中,好像手指掌纹在眼前,都是因为声音了。这是第三个意义啊。如牵引木石,太重不能前进。洪亮的声音发号司令,就飘然轻举了。这是第四个意义啊。与魔军相战,旗鼓相当,用声律调动兵马,坚定破除强敌。这是第五个意义啊。具有这么多的意义,又何必厌弃呢?不如喧静两全,止观双运,符合佛意,不也可以吗?定慧如果均等,那么心与佛都忘了,确实如你问的了。所以庐山远公的《念佛三昧序》说:“功高容易进取,就是念佛为先。观察那玄妙音声的扣动,每当听到后心里的尘累消除了,滞碍的情执融化开朗。不是天下的至妙,怎么能如此呢?”说到有明证的,不如《华严经》的偈语说:
宁受无量苦,得闻佛音声。不受一切乐,而不闻佛名。
那么既然如此,那佛声远震,开启善的萌芽。犹如春雷的惊动百草,怎么能随便指责呢?
问:高声低声称念佛名号,明白这个意义了。十方净土,都有如来。面向西方,怎么这么执着呢?
答:你问的不对啊。这是方等佛经上这样说的,不是人间法师的意思啊。怎么可以诽谤方等经呢?
问:敬听明白了,那么理在哪里呢?
答:也有它的道理。就如愚痴的人见观世音菩萨像有十一面,就要偏执的问:“为什么不安十二面呢?”随了他的话,又要偏执的问:“为什么不安十一面呢?”你要拿东来刁难西,那道理也是如此。还在执迷不醒的,就用这色身让他有个方向安置,不背向一方,那就自己悟了。如果他不悟,那真是不可教化,只可悲悯了。又《胜天王经》二行品,说明了如来八十种随形好,其中有一随形好的光明功德,名叫“一切向不背他”了。那么佛不可以背向,而要常面向一切众生,不像怨仇一样,不要相见。慈悲至极了,这是不背的意义啊。智者大师,从小的时候,直到老年,睡卧就合掌,坐着必定面向西方。临终时,要人读四十八愿,九品往生,光明满山,天乐鸣奏,生到净土。面向西方的意义,不也弘大吗?
问:面向西方,敬听明白教理了。般舟的意义,在哪里呢?
答:梵语的“般舟”,意思是“现前”。就是说思惟不止,佛现在正在定中。总共九十天常行道的,是助般舟的缘,不是真正解释它的意义啊。
问:净土妙门,般舟的意义,都听到剖析了。但是近代以来,谁登上安养国了?既然没有回报,怎么知道去哪里了呢?希望为我说明。
答:晋朝庐山的慧远法师,是首先提倡净土法门的。远公跟从佛陀跋陀罗三藏,传授念佛三昧。(考证远公在晋孝武帝太元十五年庚寅,与信众一百二十三人结社念佛。经历十七年,到安帝义熙二年丙午,佛陀跋陀罗才到长安。后来因为小事,前往庐山。飞锡说佛陀跋陀罗传授远公念佛三昧才结社,这是没有详细考查。)与弟慧持,高僧慧永,朝庭贤人贵士,隐居飘逸的清信人士,宗炳,张野,刘遗民,雷次宗,周续之,阙公则等,一百二十三人。凿山石刻铭文,发誓往生净土。刘遗民著写文字,大略是:“推想交臂错过的沉沦,悟到无常的期限迫切。审视三报(现报生报后报)的催促,了知艰险恶道的难出。这就是同志和贤人们,所以早晚警惕勤勉,盼望救济的心情啊。然后又妙观佛的仪范,启动心光觉照。灵识因为觉悟更新,形体由于化生改变。依托着芙蓉畅游在中流(七宝池八功德水),荫庇着琼柯(七宝行树)吟唱咏叹(赞叹佛)。在空中飘着如云的衣裳(飞行),在香风中度过时光岁月。体忘安危而充满和穆,心超苦乐而自我满足。低看三途恶道远远地谢绝,傲视天宫而永远的告别了。引领众生继续往生轨道,指向大觉作为期望的目标。这个目标达到了,岂不弘伟吗?”远公制作的《念佛三昧序》说:“称做三昧的是什么呢?就是专思寂想的意思啊。思虑专注就心志如一不变。念想寂静则气虚无、神清朗。气虚无就智安在觉照上。神清朗就没有幽暗不能透彻。这二者是自然玄妙的要诀,融会如一就达到妙用啊。那么种种三昧,它们的名字很多。功效高而容易增进的,就是念佛为先了。如果按凡夫种种的缘,固然不能理论那优劣,自然可知啊。”谢灵运的《净土咏》说:“法藏长王宫,怀道出国城。愿言四十八,弘誓拯群生。净土一何妙,来者皆菁英。颓年安可寄,乘化必晨征。”你问没有见到往生回报的,有晋朝的阙公则,发愿往生后回来报信。后一同发誓的友人,在东京白马寺,那夜为阙公则超度诵经。当时林木宫殿,都变作金色。空中有声音说:“我是阙公则啊。以前祈求往生极乐宝国,如今已实现了。所以来报信。”说完不见了。支道林赞叹道:
大哉阙公,歆虚纳灵。神化西域,迹验东京。徘徊霄虚,流响耀形。岂钦一赞,示以非冥。
又有虞孝敬赞叹道:
猗欤公则,先甘法味。知我者希,其道乃贵。金光夜朗,玉颜朝晬。不舍有缘,言告其类。
梦觉一心以明三昧门第十二
问:阙公的往生,金光来回报,敬听了。佛说一切法如梦的道理,不知所念的佛,所生的净土,也是不是如梦呢?如果不是梦,那佛在心外,如果是梦,那佛在梦中。就如梦中得到金子,醒来一无所获。只恐怕虚念佛一场,终归是一虚妄。请为我解释吧。
答:不是虚妄啊,怎么知道呢?如果修念佛三昧的人,如梦中得到金子,醒来一无所获,就同虚妄一样啊。但究竟因为念佛而往生净土,怎么说是虚妄呢?如修习天眼法,先观想明珠,火球等光,观想不断,实际发生天眼,谁说是虚妄呢?哪里像梦中得金,毕竟没有?不要把深远的事和浅近的知见拿梦作比喻,不能把念佛往生完全等同梦,是很明显的了。又《华严经》说:“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心迷惑也如梦一样,就是九法界众生了。心觉悟也如梦醒一样,就是一法界就是诸佛啊。迷悟只在于一心,梦醒就不是两回事。经上所谓“了妄本自真,则见卢舍那”,纵然是如梦虚妄,又有什么损失呢?愿你细心体察,坚定志向。
念三身佛破三种障门第十三
问:佛有三身,如何忆念?愿开示方便,使人们没有错失。
答:那佛的三身,是法报化啊。所谓法身,如月亮的体。所谓报身,如月亮的光。所谓化身,如月亮的影。万种水里,都有月亮,这月亮是多个还是一个呢?不可说是一个,万各水里的月亮常有差别了。不可说是多个,虚空中的月亮常是一个啊。如梵书的伊字,像摩醯天王的, 三只眼,纵横并别,都不可以确定啊。经上说,或化现小身丈六、八尺的,都是众生心水中的佛啊。佛尚且无形无相,怎么会有二个呢?净土和秽土,也是自己心中映现的罢了。如果要用念佛的三身,破除三种障(业障报障烦恼障),现在试着说明。那佛身的生起,是从止观生。止与观不均等,那障碍必定生起。念佛的人,修止时心念沉重,昏暗障发起,就障碍化身佛了。又须要用观心来激励,念想白毫光,就是破昏暗障啊。修观时心念浮躁,无恶不造,就障碍报身佛了。再回到修止,止息一切恶,念想佛昔日的因,有恒沙那么多功德,智慧圆满,酬因报果,就是破除恶念障啊。如果空有二边的障碍乱动,奇形怪状,万相缤纷,顺逆两贼的强软,就障碍法身佛啊。用中道第一义空性破除,偈说:
无色无形相,无根无住处。不生不灭故,敬礼无所观。
观照的理,如迅猛狂风,吹散重云,显明法身的清净宝月,就是破除逼恼障啊。应为病才下药,不是这样吗?(自注,这是天台智者大师的解释,搜寻不广,实在没有见到其他法师有这样的妙释啊。止观意义前面已经大略辨识,应在口诀,不是文字能说明的啊。)我既然教化人,人也教化物。物我都成就,三昧兴盛。众生无尽,三昧就不绝迹啊。以上六门,都是念现在阿弥陀佛而通三世佛的意义啊。广的如《安乐集》,《天台十疑论》,感法师《释群疑论》,《往生传》,稠禅师《法宝义论》等解说。也如飞锡我先前撰写的《无上深妙禅门传集法宝》一卷广的说明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