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为《法华经》第二十五品,与二十四品《妙音品》可以说是姊妹品,两品都说以色身三昧的应用度脱众生,即所谓普门示现。在本品中特别说观音菩萨变现三十三身,因此称为三十三身普门示现,表示利益众生,化益利他的大乘佛教精神。在《妙音品》,妙音菩萨为听法故,而从宿王智佛土来到娑婆世界,但是在本品,观世音菩萨则是感应迷惑众生的根机,寻声从其净土补陀罗迦示现于娑婆世界。在天台智者大师将此品列入《法华经》中的四要品,称为流通分中的「王经」,即「当途王经」,三十三身普门示现以流通此法华的色身三昧的应用,当以本品为极致。
经文题名解释
本品题目为《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缘由是,观世音菩萨普门示现。经上说:「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由此可知观世音菩萨名称的由来,题号的普门指「普门示现」。「普」是周遍,「门」是开通的意思。观音菩萨以普现三昧力,示现种种佛身,应机说法,由此门救济众生。观世音菩萨,若照原语翻译,则为观自在。观音是观世音的节略。这位菩萨观其世间的声音而救度众生,由于他的种性质,而照此意称他为「观世音」。
信解功德
《普门品》的缘起端始是一位在法华会上的菩萨名叫「无尽意」对佛提出的疑问。经文上说无尽意菩萨问佛说:「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陀回答:「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而且说,众生若是持此菩萨名号,则能脱离七难、离三苦、满足二希求。本品中的七难、三苦、二求是:
一、七难
1、火难——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
2、水难——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
3、风难——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珍珠等宝,入于大海,即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
4、王难——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
5、鬼难——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
6、枷锁难——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
7、怨贼难——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
以上解脱七难属于口念称诵「观世音菩萨」圣号的利益。
二、三苦毒
口念观音菩萨圣号可以解脱七种苦难,其次就是心里常念观世音菩萨圣号,能够离三苦毒(1贪婪、2嗔恚、3愚痴)苦报。
引经而言:「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
三、二求
前两者是口与心(意)业上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获得种种微妙利益功德,二求就属身体肢体上常行礼拜观世音菩萨的行门。引经而言:「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
以上所说免七难是口业一心称名的功德;离三苦毒是意业常念恭敬的功德;二求的满足是身业礼拜供养的功德,彰显了身、语、意三业无论那一项受持观音菩萨的名号和信解不疑,都会得到相应的利益功德。其次,观音菩萨自由自在地普门示现,显示其色身三昧的作用。
三十三身
本品经文中说到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三种应化身,这些应化身都是众生应以何身得度者,菩萨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无尽意菩萨问佛:「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以方便救济众生?」佛因此宣说观世音三十三身普门示现的种种不思议的因缘。所谓这些种种身都是大悲教化众生而随顺应现的,因此归纳几类经典和大德们的讲义把观音化身分解如下:
一、圣者三位:佛身、辟支佛身、声闻身。
二、天界六位:大梵王身、帝释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将军身、毗沙门身。
三、外道五族:小王身、长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罗门身。
四、佛教四众:比丘身、比丘尼身、优婆塞身、优婆夷身。
五、妇女五级:长者妇女身、居士妇女身、宰官妇女身、婆罗门妇女身、童男身、童女身。
六、天龙八部:天身、龙身、夜叉身、乾达婆身、阿修罗身、迦楼罗身、紧那罗王身、摩候罗迦身。
七、执金刚神
这些身形从佛位至外道众生、天界到阿修罗等等,说明了观音菩萨为随顺无量众生的根机彼所教化。展现出了菩萨慈悲度众之心,化身无量,在本品可以完全展现出来。都可以示现种种应身,也就是意生身,他已经证得是「无幻三昧」,所以菩萨证得「无幻三昧」能于一切时间、空间、出入自在,不受限制。佛又赞叹供养观音菩萨之功德,菩萨还有「施无畏者」美名称颂,无尽意菩萨当其取下自己颈上的宝珠璎珞,欲供养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起初不肯受之,后因佛劝导,菩萨才肯接受,但是观音菩萨把宝珠璎珞分作两份,一献给释迦牟尼佛,另一份供养给多宝如来塔。也彰显出了大乘菩萨道无我利他、自利化他的高贵精神,不为自己安乐享受去帮助他人。
本品归趣
本品的要旨至此结束,接着有重颂。大体上反复叙述相同旨趣。但在鸠摩罗什大师翻译没有此偈。罗什大师翻译后两百年奢那倔多·达摩笈多翻译出《添品法华经》,开始出现此偈。在读诵到本品后段偈颂是很有意义的,从偈颂中可以体会到观音菩萨如何成就于法华会中的本门大菩萨。「念彼观音力」,妙智力方便智慧力,是以悲体为中心。所以在修学大乘佛法的旨归上,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才是教义的核心,如此才可能生信行解菩萨道的微妙功德!
以上就是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解读的全部内容,大家在了解这些内容的同时,也要继续坚持念诵华严经全文的修学,随着念诵经文遍数的增加,我们就会对经文有更深刻的理解,接触到更高的佛法境界。
发表评论